瞬光
posted on Saturday, 2015-10-31

 

由於種種原因我在10月中旬開始到現在都處於離職狀態,似乎記得上一年也是11月初的時候辭職的,感覺好像過了一年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Anyway,因為不用上班現在終於有時間做一些文藝青年該做的事情,比如去拍照。

 

從去年開始發現自己無論去到那裡拿著相機也拍不出好看的照片來,後來就漸漸開始不帶相機出去了。反正有了IPhone(跟聶永真是情侶機哦~)以後,有些手機照片也能拍得挺好的。但作為文藝青年,用相機拍照還是很有必要的。前一陣子看到朋友圈有人發了志蓮凈苑的一張照片,覺得還是挺驚豔的,仿照唐代風格建造的佛教寺院和園林,用相機拍照應該效果會蠻不錯吧,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啊不對,陽光燦爛的午後,我終於扛著相機去了傳說中的志蓮凈苑。

 

當年讀書的時候選修了佛教相關的課程,當時劉楚華老師本來有安排一天參觀志蓮凈苑的,但老師後來覺得一大隊人馬從天而降,會打擾院中人士清修,遂取消了參觀活動,讓我們自行私下參觀。但我一直認為目標地點應該跟內地的大部份寺廟差不多的樣子,既不精緻還煙火繚繞,一直沒有想去的念頭。可以說是緣分未到吧,聞其名而不願親見其身。現在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看來,志蓮凈苑還是很值得一去的地方。跟內地的寺廟完全不一樣,幾乎沒有一點相似之處。志蓮凈苑本指殿堂的部份,也就是有供奉佛像及其他神像的大殿,另外在殿堂外有一個很大的園林,叫南蓮園池。殿堂在下午4點半後會關閉,南蓮園池會開放到晚上9點,晚上還有很讃的燈光效果,夜景會呈現出和白天不同的樣子。大概因為不是週末的緣故,去的時候人挺少的,整個園子都很空曠,只有我和保安,還有零星外國遊客,以及一些不知何緣故不用上班的遊客。

 

其實南蓮園池對於國內人來說面積挺小的,要是不拍照的話可能走個15分鐘就能全部參觀完畢了。香港嘛,各種東西都會比較迷你一點。由於是仿照唐朝,以及有參照日式建築的樣式,所以拍出來的照片都會自帶一種在日本的錯覺。尤其是通往園中地標式建築「圓滿閣」(金燦燦的八角閣樓)兩側的紅色木拱橋,簡直日式到不能再日式。在拍圓滿閣的過程中還有個跟我一樣手持相機的阿伯硬要跟我交流攝影經驗,強行解釋他採取的角度是為了用樹擋住遠處猥瑣的公屋樓群,而我雖然心裡想著有樓又怎樣P掉就好了卻還是從善如流地表示了自己的讚賞之情。

 

然後志蓮凈苑大殿內(從山門進去以後)也超好看,對稱式的唐代木質迴廊,從藝術審美角度看超完美的佛像,讓我這種內心充滿污穢的人心靈也得到了淨化。但大殿之內不許拍照,實在太可惜了。而且為了保護龐大的木質建築群,殿內並沒有供奉香火(太好了),只有凈錢供奉(就是往錢箱裡面放錢),看起來乾淨空曠又清幽,在午後的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來的明暗變化,即使不朝拜一番也覺得不枉此行。By the way,殿內播放的經文好好聽,跟平時聽到的完全不一樣,如果知道是什麼經文,我都願意買CD回去聽了。

 

那天除了專程去「用相機」拍照,還身兼許多任務,比如拿表姐的IPhone 6到店裡去修(過程十分曲折,跑了好幾個地方),在10月過去之前在i.t.用掉會員生日月優惠,交掉上個月欠下的話費(害怕會有坑爹的逾期罰款,後來發現並沒有)。總之,在完成以上任務以後,發現時間還在南蓮園池開放時間以內,懷著如果今天回去的話再也不會專程去拍夜景了的心情,提著一大袋新買的衣服,我又折回了鑽石山。夜景倒是真的可以瞬間拍完,因為除了在燈光效果下依舊金燦燦的圓滿閣,好像也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拍了。於是拍了十幾張不同角度的金燦燦(不過修片的時候還是被我斃了,要看的點這裡),終於結束了當天的行程。

 

神奇的是,那天為了趕時間,幾乎一天都沒有吃東西,但卻並沒有很餓的感覺,反而覺得有點身輕氣爽(自造成語),可能修道之人辟穀,也是有它的作用的。

 

一開始就懷著「想拍出光影感很強的照片」的心情去的,所以都有特別注意拍各種光線出現的地方。感謝上天那天的天氣也出奇地好,斜射的陽光也很到位,拍出來的照片大體上都挺滿意的。這次用了跟以往不太一樣的修片手法(之前就想這麼干了),大概會讓人覺得不太像我典型的風格吧。而我是不是可以抱著僥倖的心理,覺得自己又可以拍出比較滿意的照片了呢。

 

(幾乎年更的博客又迎來了枯木逢春的季節。)

 

 

 

 

 

 

 

 

4 comments

  • Dorgel | 2015-10-31 10:33

    沙发。
    好看 cry!
    恭喜你枯木逢春。

    • 汐和 | 2015-11-01 01:39

      敷衍……

    • Dorgel | 2015-11-01 22:44

      那我再回一下下。
      写了这么多字也是辛苦你了。

    • 汐和 | 2015-11-02 01:08

      突然發現我這裡不能直接回覆評論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