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經永遠失去的日子裡面,值得我後悔的事情基本上涵蓋過去的整條時間長河。後悔過去,後悔後悔過去,後悔過去的過去,在後悔的時間裡完成新的後悔,我認為我的人生就是這樣造成的。這說不定應該歸罪於人類無盡的貪婪,或者對永恆的未知(或者已知)的慾望。選了A還想選B,沿著A的軌道行走至今,又想知道若是當初選了B,後來又會變成什麼樣了,無窮無盡的無意義循環。
不過,在後悔的漩渦之中(大概是個完美的斐波那契數列),還是有一些很奇特的閃光點。在過去的日子裡如果有稱得上是閃光點的時間的話,一個是遠去的2004年,另一個是同樣已經遠去的2007年。它們之間的分別是,前者是會隨著選擇項的變更而消失的,已經慢慢從我心裡淡去的緬懷式片段;後者是個延續性的力場,並且無論那個時間我選了A還是B,它都同樣出現,儘管可能會有時差。
簡單的說,2007年是我開始變成文藝青年的時間。
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文青會帶有嘲諷和輕視的意味。我想了下,可能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有的人並不知道什麼是文青,又在刻意裝成文青的樣子,有的人並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文青,但我就是要看不起文青,因為我不是。只要是我不了解的東西,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在充滿後悔的人生容器中,也許只有成為文藝青年這一件事,是絕對不會覺得後悔的。
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是文藝青年。我認為它沒有特定唯一一個的定義。在我看來,文藝不文藝,跟有沒有文藝才能,行為舉止要不要文縐縐(沒錯我在嘲諷),並沒有什麼關係。文藝青年不是一個實體的什麼東西,非要說明的話,那就是生活態度。我曾經花過比較長的時間在想,我為什麼要在書中尋找人生的法則,遵循書中的指引,來完善我自己的生活準則。我覺得從來不看書的人也活得很好,看起來也並不需要什麼指引,也沒有出現什麼動搖根本的問題。但為什麼還要在書中尋找著什麼的答案呢。
人們其中的一個誤解,以為走上文藝的道路是一件舒坦有情調的事情。一開始說不定是這樣沒錯,除非你淺嘗輒止,否則人生的軌道都會因為追求虛無的法則而變得越來越不幸。從來不看書的人之所以活得很好,因為從來沒有靠近過問題的大門。遠離不幸的訣竅,那就是學會不要提問。但最好的狀態還是自發地不覺得人生會有什麼問題,真乃幸福至極的人生。問題之間是相互延續的,答案卻是不一定存在,但在過程中能感受到確切在加重的物體,那就是痛苦。知道得越多就越痛苦,那不是玩笑話也不是古老預言,是這個世界上確切運行的法則之一。然後就越接近生活的本質,也就是生活本身即是痛苦的。
我想借用一下維特根斯坦的比喻,文藝就是一間房間,要進入房間的人輕易就能夠打開大門,不感興趣的人壓根不會注意到它。大門是很樸素的大門,沒有裝飾,也沒有上鎖,你看到的上鎖的裝飾性大門,是因為房間的主人想對你炫耀,他擁有了一個房間。
可是為什麼即使痛苦也會覺得不後悔呢。
雖說是選擇,可是事實上能自己把握的也只有一條路走到黑這一項而已。當你找到了大門的時候,你便無法再回到沒找到大門之前的時光了。即使勸說自己不要走進去,也難免在夜裡輾轉反側,想起那扇門的存在,平添煩惱,無憂無慮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我要說的是這個。也許是我太貪心,想一切盡在掌握之中,所以無法容忍蒙在鼓裡的無知快感。我一心想要接近一切事物的本質,就像越來越靠近太陽的核心一樣,越來越承受著痛苦的燒灼,然後就毀滅。
2007年是我很果斷決絕的一年。即將升上高二,很有主見和遠見地選了歷史分科。和之前沒有意義的戀情一刀兩斷(因為覺得無能的戀愛影響寫作水平)。開始大量接觸外國文學。國內引進外國文學的水平變得空前高漲,也許這是一個月球引力的作用也說不定。(外界和內界的誘因歸於柔和的月球引力,難道不是一件很文藝的事情嗎?)知道了陸智昌老師的存在。認識了道轍。在暑假的時候去了趟上海,想象踏入另一個時空的自己。
我經常因為本性貪婪,愛好眾多,難以做出從一而終的決定。每次都走進各不相同的分叉小徑中,受盡了無法一心一意而帶來的懲罰。而我寧願是因為想要太多而無法選擇,也不願一無所知,所以無從選擇。
我認為,轉折最美妙的地方,不在於轉折過後的種種不同,而是在轉折的那一個瞬間。即使前後所有的時光加起來,也不如那一閃閃發光的一刻美好。
如果說這是一篇懷念過去時光的文章,那它便是一篇懷念過去的文章。
7 comments
喜歡這篇。2004年家裡剛買電腦,第一次喜歡上聽華語流行音樂。2006年開始喜歡上豆瓣(文藝啟蒙。。)
比我早。其實很早就有看文學。但我不想說我以前看過郭敬明和饒雪漫。
我有四本郭敬明。
覺得最有誠意的竟然是左手倒影右手年華。
雖然現在看起來是很矯揉造作。
证明我看过……
刷一下存在感。
好了知道了。
与博主的轨迹似乎不一样,一直在家长的安排中活到现在,2007年,嗯,好像是大二吧